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写信。但是又从来没写过信,只是喜欢一些很随意的小纸条上的碎碎念,小纸条用料实在是过于的随意,也许是某次周考用剩下的演草纸——语文考试和英语考试的时长实在是过于冗长让人觉得无聊,除了用来满足不太够的睡眠还可以写一些故弄玄虚的文字,有时是从不知哪里混来的小小明信片——这便足够重视了,有了一点信的模样。那些赤裸裸的表达自己爱意的文字毫不加掩饰,绝对算不得朦朦胧胧的青春期的诗,只是一些中了恋爱脑病毒的青春猪头少年对言情小说的拙劣模仿。
上了大学之后也曾经写过信,但终究是被智能手机打败了。在智能手机面前我彻底一败涂地,不仅仅是很难再饱含感情的在纸上写下抒情的文字,连从小培养的看书的习惯也被电子书给取代了。抒情的文字从那些纸上和明信片上转移到了QQ和微信。这些能够及时发出的文字更多的考验及时应变的能力;那些往往不怎么经过思考便发出的文字,经常没有构思,也不能留下时间去思索收信人收到信之后的反应。事情变得无趣起来。
但是,时代的潮流就是在如此变化。于是,当年对言情小说的一些拙劣模仿变成了对互联网情感大师的拙劣模仿。在资讯浪潮的冲刷之下,集百家之所长的一些技巧被广泛的应用——如何引起一个女孩儿的兴趣,如何跟一个女孩儿聊天,如何使用一些微信和QQ聊天的little tricks,如何准确的把握与女生相处的阶段。这些技巧确实是卓有成效的,似乎,把追女生的过程简化成了一个简单的galgame,玩家只需要准确的判断哪种选择可以得到好感度+10,以及什么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好感度的基础,可以A上去了。事情更加无趣了。
年龄更加的增长,心中的焦虑跟着增长。总是羡慕身边同学朋友们的爱情,也常常因为总是有缘无份而心中懊恼。此时便再也不想什么写信,什么明信片之类的事了。遇到了一段自以为是的缘分就总想试试。谈恋爱这事儿到了这时变成了一件急待完成的主线任务。事情已经完全变质了。
这时候,想再写封信,却不知如何落笔了。
那个在数学课上笑着说我不知道的女孩儿已经失联多年,十六岁喜欢过的姑娘也早已是陌路人,二十一岁的初恋更是一团乱麻。
现在应该怎么反思?或许我也没做错什么。只是不知道再给谁写一封信,应该以何为题,信中写些什么。
许下的承诺,或许在多年以后
我还在漂泊,你是错过的烟火
等风沙过后,才知道失去什么